奶牛养殖相关名词解释(第一期)
来源:富源牧业 作者:周晓晨 浏览次数:7198次 发表时间:2013-08-21
1、荷斯坦奶牛
荷斯坦奶牛是目前世界上产奶量最高、饲养数量最多的奶牛品种。由于其毛色呈黑白花片状,故亦称黑白花奶牛。中国荷斯坦奶牛皮薄、有弹性,骨骼较细而强壮。戏耍较长,皮薄多皱纹,垂肉小。肩狭长,胸深而宽,背线平直。母牛后躯较前躯发达,腹部圆大,侧视呈楔形,乳房发达,乳静脉粗而弯曲。毛色多黑折花或白黑花,额、腹、四肢下部,乳房和尾帚多为白色。公牛体高140厘米左右,体重800-1000千克;母牛体高一般在135厘米左右,体重450-750千克。母牛15-18月龄开始配种,25-28月龄产犊。一个泌乳期(305天计)的产奶量为4500-5000千克,优良牛群为7000-9000千克,高产牛可达10000千克以上,乳脂率一般为3.0-3.7%。
2、奶牛品种:
乳用型:荷斯坦奶牛、娟珊牛、瑞士褐牛、爱尔夏牛、更赛牛、中国荷斯坦奶牛;
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丹麦红牛、短角牛、三河牛、新疆褐牛。
3、反刍
反刍是指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特殊消化过程。反刍动物采食一般比较匆忙,特别是粗饲料,大部分未经充分咀嚼就吞咽进入瘤胃,经过瘤胃浸泡和软化一段时间后,食物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经过再咀嚼,再次混入唾液并再吞咽进入瘤胃的过程。
4、瘤胃:
瘤胃是偶蹄目反刍亚目动物(牛、羊、鹿等)胃的四个部分之一,四个部分分别为: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其中只有皱胃是分泌胃液的部分。牛瘤胃的容积为100~300升,约占四部分胃的80%。瘤胃内有大量微生物,包括原生动物(纤毛虫为主)和细菌。瘤胃本身并不分泌酶,所有瘤胃内的酶全是由微生物产生。草料中的纤维质在这些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的作用下发酵分解,所形成的低级脂肪酸,大部分即被瘤胃壁所吸收。俗称发酵罐。
5、奶牛生理阶段划分:
犊牛:哺乳犊牛:0-2月龄
断奶犊牛:3-6月龄
后备牛:育成牛:7-14月龄
青年牛:大于14月龄
泌乳牛:初产牛:第一胎
经产牛:大于等于2胎
干奶牛:停止泌乳牛只
正常干奶牛:预产期前55-60天干奶的怀孕奶牛;
围产前期奶牛:产前21天至产犊的奶牛
围产后期奶牛:产后21天内的奶牛。
6、初乳:
奶牛分娩后5-7天内所产的乳叫初乳。初乳可提高犊牛免疫力,;含有易消化的养分,初乳中所含蛋白质比常乳多4-5倍,维生素A、D多十倍。
7、奶牛的采食情况
奶牛每天采食10余次,每次采食20-30分钟,累积每天6-7小时;正常健康的瘤胃给牛乳提供50-80%的蛋白质需要及80%以上的能量需要。
8、奶牛常发的几类疾病
奶牛常发的几类疾病有:乳房炎、生殖系统疾病、肢蹄病、消化系统疾病,以上几种疾病都可能造成奶牛被迫淘汰。
9、TMR
TMR是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 的缩写,是根据奶牛在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把铡切适当长度的粗饲料、精饲料和各种添加剂按一定比例进行充分混合而得到的一种营养相对平衡的日粮。
10、犊牛去角
为了便于犊牛成年后的管理,减少牛体相互受到创伤,适应自由采食的设施,犊牛在出生7-12天内将其角去掉,有两种常用方法:苛性钠发和电烙铁器法。
|
| ||